熱門文章
中國普惠金融發(fā)展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8-06-20 分類:趨勢研究
近十年來,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為擴大普惠金融做出了不懈努力,希望借此創(chuàng)造一個惠及全民并推動穩(wěn)定與公平進步的金融體系。
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zhàn)。早在2013年介入金融可及性問題之初,我們就提出要設定一個真實的目標,要有一個截止日期,使我們能夠集中精力,給我們一個可以衡量進度的基準。
根據全球金融包容性數據庫的統(tǒng)計,在過去三年,在科技、私人投資、政策改革和國際社會支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全球有5億多人獲得了金融交易賬戶。從2011年以來,擁有正式賬戶的成年人比例從51%上升到69%,獲得金融服務的新增人口達到12億。
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幫助各國政府和發(fā)展機構了解民眾怎樣使用賬戶,哪里存在差距,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其洞見成為世界銀行集團《全球金融普及倡議2020》的核心內容。該倡議的目的是確保到2020年所有成年人都有銀行賬戶的全球性承諾。自從我們2013年宣布這一倡議以來,世界銀行集團聯合了金融界30多個合作機構,共同幫助推進這個重要目標。世行集團也仍按照既定目標通過自身工作履行到2020年新增10億賬戶持有人的承諾。
從獲得到使用
但是,僅僅獲得賬戶還不夠,重要的是民眾是否使用使用金融服務,如何使用金融服務。歸根結底,普惠金融的要點不僅僅是讓民眾擁有賬戶,還要利用賬戶來實現脫貧,從挫折中恢復,改善自身福祉。
最新的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顯示出數字技術對金融可及性和使用率的影響。比如,如今在肯尼亞,70%以上的肯尼亞人使用手機通過移動貨幣賬戶進行交易。而在蒙古,移動貨幣賬戶擁有率從不到5%上升到20%左右。
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特別是網上支付的崛起也是非常值得關注。在中國,利用互聯網付賬或購物的賬戶持有人比例從24%驟增至57%。伴隨因特網和電子商務而來的是大數據,大數據更加方便小企業(yè)在不斷增多的市場上獲得信貸。
有與無
最新的金融包容性指數也帶來一個警示,我們迄今取得的進展是不平衡的,婦女、貧困和失業(yè)人口的金融狀況仍然有待提高。
盡管整體上取得了進步,但有賬戶和無賬戶人口之間的差距之大同2011年我們開始評估時相比并無多大差異。如今,65%的女性擁有賬戶,比2014年的58%有所上升,但在發(fā)展中國家,男女之間的差距仍有9個百分點。在孟加拉,36%的婦女擁有賬戶,而男性的賬戶擁有率為65%,相差29個百分點。在巴基斯坦,男性開賬戶的可能性比女性大五倍。
要想縮小差距,我們就需要了解女性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我們了解到她們首先考慮的是私密性、低成本和安全性。但我們需要更清楚地認識到女性和男性的金融目標有什么不同,并找到能有助消除男女差距的產品和途徑。
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視角使我們再次面臨使用率的挑戰(zhàn)。目前1/5的賬戶處于休眠狀態(tài),在過去12個月內無存取款交易記錄。各地區(qū)的休眠賬戶率有所不同,南亞特別高。了解婦女、貧困人口、農民和其他受排斥人群的苦惱,對于設計新服務和新法規(guī)至關重要。
能否利用數字技術將付款直接存入賬戶,對于民眾開設和使用賬戶是一個很好的跳板。例如,政府的數字化支付可以改善婦女中的普惠金融,在菲律賓可以提升20個百分點,在智利可以提升28個百分點。農業(yè)的數字化支付可以使莫桑比克、尼日利亞、越南等國的無賬戶人口減少1/4。工資的數字化支付可以納入約2.3億領現金工資的無賬戶人口。
匯款是另一個大有前途的領域:發(fā)展中經濟體約有2.8億賬戶持有人仍然使用現金或柜臺服務匯款和收款,這其中包括孟加拉1000萬人和印度6500萬人。
以創(chuàng)新為引導
新技術將會改善數字化,降低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例如,塞內加爾的電子貨幣管理規(guī)定與數字化政策相結合,為更多的電子貨幣發(fā)行機構開拓了市場,擴大了金融可及性。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顯示,由于改革和促進競爭,2017年無賬戶成人比例從2014年的85%下降到58%。
其他干預措施包括改善基礎設施,例如發(fā)放數字身份證。在民眾能夠使用數字身份識別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更有可能讓他們開賬戶。
展望未來,評估了區(qū)塊鏈、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具有重新配置整個金融服務價值鏈的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的影響。
但是,我們需要在釋放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管控風險與穩(wěn)定和保護消費者、特別是貧困人口之間保持平衡。有些國家通過有趣的方式探討這個問題。馬來西亞和肯尼亞建立了“監(jiān)管沙盒”,允許監(jiān)管機構在控制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觀察創(chuàng)新,更好地了解潛在風險與機會。墨西哥和菲律賓在試點RegTech(監(jiān)管科技),運用科技來簡化監(jiān)管合規(guī)和監(jiān)督的成本和時間。
由于認識到普惠金融能夠強化經濟,減少不平等,幫助民眾脫貧,很多國家都制定了國家普惠金融戰(zhàn)略。這些方針聚集了金融監(jiān)管機構、電信和競爭管理部門、社會福利和教育部門以及私營部門協(xié)調和加快普惠金融的進程。